
●趙 華
近期,英國能源研究院(EI)聯合科爾尼與畢馬威發(fā)布了《世界能源統(tǒng)計年鑒2025》(以下簡稱《年鑒》)報告,其數據揭示了能源轉型的復雜態(tài)勢。雖然能源轉型加速,但石油在交通、化工等領域的不可替代性仍將持續(xù)幾十年。未來十年,在需求峰值臨近、供應格局重塑與低碳轉型的多重壓力下,全球石油市場將進入更復雜的調整期,各方需在短期穩(wěn)定與長期轉型中尋求平衡,從而保障全球能源體系的可持續(xù)性。
全球石油消費量再創(chuàng)新高
全球石油消費量2024年達到每日1.018億桶,較2023年微增0.7%,刷新了紀錄。過去十年,石油需求年均增長1%,動力幾乎全部來自非經合組織國家。
美國是全球最大石油消費國,占全球需求的18.7%。2024年,美國石油日消費量較2023年略降,但過去十年年均增長0.5%。這源于美國能源消費結構的調整:交通領域燃油效率提升與新能源汽車普及對沖了部分需求,化工行業(yè)對石腦油等原料的需求增長支撐了總體消費。雖然面臨能源轉型壓力,但龐大的經濟體量與工業(yè)基礎,使得美國的消費核心地位短期內難以撼動。
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,占全球需求的16.1%。2024年,中國石油日消費量下降1.2%,與過去十年年均4%的增長形成反差,預示需求或將企穩(wěn)。交通電氣化加速、工業(yè)領域能效提升,以及清潔能源替代,共同抑制了石油消費,分析師推測中國或接近需求長期峰值。
印度2024年石油消費量增長3.1%,至每日560萬桶。印度經濟年均6.5%的增速與中產階級擴大(2030年預計達到5億人)是石油消費增長的核心驅動力,該國有望5年內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石油消費國。印度石油需求增長涵蓋多個領域:城市化帶動私家車保有量年均增長12%,制造業(yè)規(guī)模擴大推高柴油消耗,煉油產能擴張(2024年新增2000萬噸/年)提升原油加工需求。
經合組織(OECD)國家石油需求微增0.1%,非經合組織國家石油需求增長1.2%。這種分化表明了全球能源消費重心的轉移:發(fā)達國家受人口老齡化、經濟服務化與能源轉型影響,需求進入平臺期;新興市場受工業(yè)化、城市化影響,成為石油消費增長主力。
全球石油產量的結構性變化
全球石油產量2024年達到每日9690萬桶,較疫情前峰值高180萬桶,較疫情期間的低谷高9%,創(chuàng)歷史新高。表面是市場韌性與復蘇的體現,實則暗藏復雜的結構性變化。
2024年,美國石油總產量居全球首位,為每日1320萬桶,雖創(chuàng)紀錄,但2%的增幅僅是過去十年年均增速(4.2%)的一半,表明產量或已接近平臺期。這與頁巖油產業(yè)投資回報率下降、核心產區(qū)(如二疊紀盆地)單井產量遞減加速有關。
2024年,俄羅斯石油產量為每日1020萬桶,較2023年下降3.1%。
2024年,沙特石油產量下降4.2%,至每日920萬桶,是2011年以來最低。這源于歐佩克+的自愿減產政策和沙特戰(zhàn)略轉向(優(yōu)先投資煉油與石化產業(yè),2024年煉化投資占能源總資本支出的40%),導致原油開采支出縮減。市場擔憂沙特剩余產能(當前約200萬桶/日)的可持續(xù)性,認為其長期產量潛力或被高估。
已探明儲量地域分布不均衡
《年鑒》顯示,截至2020年底,全球已探明石油儲量達到1.7萬億桶,按照當前的生產水平可維持53.5年,但地域分布極不均衡,深刻影響全球能源地緣格局。
其中,委內瑞拉以3040億桶儲量居全球首位,但資源存在明顯短板,即90%為開采難度大、成本高的重油,開采成本達到每桶45美元,且需要特殊煉制技術。受政治經濟動蕩影響,該國石油產業(yè)基礎設施老化、投資嚴重不足,實際產量僅為理論產能的1/5,豐富的儲量難以轉化為實際供應能力。
沙特以2980億桶儲量緊隨其后,資源優(yōu)勢明顯,輕質原油占比為70%,開采成本不足每桶10美元,且油田集中度高、開采條件優(yōu)越,是全球石油市場的“穩(wěn)定器”。
伊朗以1580億桶儲量位列全球第三。雖然資源豐富,但受國際制裁長期制約,石油產業(yè)面臨出口受限、技術升級與產能擴張受阻等困境,難以充分釋放儲量優(yōu)勢,伊朗在全球石油供應體系中逐漸被邊緣化。
美國擁有690億桶儲量,但其僅計入技術可行、經濟可采資源。美國對已探明儲量的定義更嚴格,部分在其他國家被納入儲量的資源,在美國可能因開采成本過高或技術限制而被排除在外。不過,美國通過頁巖油技術創(chuàng)新,開發(fā)非常規(guī)資源,使產量保持高位,彌補了儲量規(guī)模的不足。
全球能源格局或將重塑
《年鑒》提供的2024年石油市場數據揭示了多個重塑全球能源格局的趨勢。
沙特石油產量降至多年低點,這不僅是短期減產,更標志著其戰(zhàn)略重心從“市場份額最大化”轉向“價格穩(wěn)定優(yōu)先”。在全球石油需求增長放緩的背景下,沙特試圖通過主動減產將國際油價維持在每桶80美元以上,保障“2030愿景”的資金投入。這一轉變可能影響歐佩克+的協調機制,改變全球石油供應調控邏輯。
美國石油產量結構出現明顯變化,天然氣凝析液占比升至34%。頁巖油開采伴生大量乙烷、丙烷等天然氣凝析液,雖然不能直接作為運輸燃料,但作為化工原料的價值更重要。這推動美國煉油產業(yè)向“煉化一體化”轉型,生產高附加值化工產品,降低對傳統(tǒng)原油的單一依賴,提升產業(yè)鏈抗風險能力。
全球石油儲量增長停滯,2014年~2024年,新增探明儲量年均不足100億桶,僅為同期消費量的1/3。在能源轉型與低碳目標的壓力下,石油企業(yè)對長期勘探項目持謹慎態(tài)度,上游投資較2014年峰值下降了30%。如果未來需求增長,儲量補充不足,2030年后,全球石油市場可能出現供應缺口。
印度石油產量僅為消費量的15%,2024年原油進口量增長8%,成為全球原油進口最大增量市場。印度的能源政策對全球石油貿易流向影響較大:戰(zhàn)略儲備建設目標為1.5億桶,將提高短期進口需求;煉油產能計劃2030年擴張至8億噸/年,將提升其在全球油品貿易中的地位;可再生能源發(fā)展速度或擾亂石油需求增長節(jié)奏,將成為影響石油市場平衡的關鍵變量。
圭亞那實現跨越式發(fā)展,5年內石油日產量從0飆升至60多萬桶,是近年來成長最快的產油國。這源于斯塔布魯克區(qū)塊的大規(guī)模開發(fā),該區(qū)塊已探明儲量達到110億桶,預計2027年日產量將達到100萬桶。圭亞那十年內可能躋身全球前五大產油國行列,其崛起改變了美洲能源版圖,為全球供應增添了新變量,可能沖擊歐佩克的市場影響力。
石油市場在脆弱平衡下的波動隱憂
2024年,全球石油市場處于脆弱平衡態(tài)勢:產量與消費量差值不足1%,布倫特原油月度價格波動率降至15%以下,呈相對穩(wěn)定態(tài)勢。但支撐平衡的諸多因素存在不確定性,未來市場或出現明顯波動。
歐佩克+協調機制面臨考驗,內部減產執(zhí)行率從80%降至65%,成員國之間分歧顯現。部分海灣國家傾向于維持減產措施以支撐油價,部分財政壓力大的成員國希望增產緩解經濟困境。這一矛盾可能削弱歐佩克+的調控效力,如果協調失效,全球石油供應可能出現階段性過剩或短缺,打破當前平衡。
美國頁巖油產業(yè)的可持續(xù)性存疑,盈虧平衡價升至每桶65美元,在當前的油價水平下,企業(yè)投資意愿下降。如果缺乏大規(guī)模再投資,頁巖油產量未來3~5年可能下滑。作為全球供應的彈性來源,頁巖油產量波動可能加劇市場的不確定性,尤其是在其他地區(qū)供應增長乏力時。
地緣政治風險也是重要變量,中東局勢緊張、歐洲地緣政治沖突、拉美產油國政策變動等,都可能對石油供應造成突發(fā)性沖擊。
此外,全球經濟復蘇節(jié)奏與能源轉型速度的不確定或將影響市場平衡。如果亞洲經濟體經濟復蘇超出預期,石油需求可能快速增長;如果歐洲能源轉型進程加速,需求下降可能快于預期。這些變量交織,使得石油市場面臨穩(wěn)定與緊張的雙重可能,其走向對全球通脹、貿易平衡與能源安全影響深遠。
鏈接:??松梨诜Q油氣到2050年依然重要
本報訊 ??松梨诮诎l(fā)布《2050年全球展望報告》稱,全球能源需求將持續(xù)增長。到2050年,全球人口與當前相比可能增加15億,且多數新增人口將出生在發(fā)展中國家。按照最基本的生活標準計算,一個人每年能耗至少為50百萬英熱單位。而在發(fā)達國家,一個人每年能耗為160百萬英熱單位,是最基本標準的3倍多。
報告指出,經濟發(fā)展和生活需求離不開包括傳統(tǒng)化石燃料和可再生能源在內的全面能源解決方案,也就是說,石油和天然氣對世界依然非常重要。到2050年,油氣在全球能源中占比仍將高達55%,僅比2024年的占比少1個百分點;煤炭占比將從2024年占比25%大幅降至2050年的14%,天然氣替代煤炭的勢頭強勁;核能占比將從2024年的4%增至2050年的6%;生物質能的占比將從2024年的9%升至2050年的10%;非生物質可再生能源將繼續(xù)保持強勁增勢,占比將從2024年的6%大幅增至2050年的15%。
報告坦言,可負擔性將決定能源轉型的速度。雖然近年來全球低排放能源技術發(fā)展迅速,但成本仍然高昂。例如,遠程運輸所用的生物柴油比傳統(tǒng)柴油貴1.5倍,可持續(xù)航空燃料(SAF)比傳統(tǒng)航煤貴3倍。能源成本越高,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就越大,消費者的信心也會受到影響。
報告強調,為保障未來的全球能源需求,油氣領域投資將比以往更重要。??松梨谡J為,油田產量的自然衰減率約為每年15%。當今全球原油產能正越來越多地轉向非傳統(tǒng)的頁巖層,其衰減率較傳統(tǒng)油田更高。如果不再有新投資,那么在投資枯竭的第一年,全球石油產能可能從目前的每日1億桶降至每日8500萬桶;到2030年,全球石油產能可能跌至每日3000萬桶以下,與屆時全球每日1億桶的石油需求相比,缺口將高達每日7000萬桶。因此,包括??松梨谠趦鹊膰H油氣巨頭在推進綠色能源轉型的同時,也不能放棄油氣投資。(李達飛)

